果园用药是一门科学,目前是各地果园用药的高峰季节,什么病虫应提前预防?怎样达到绿色环保型防治?农药如何配制比较科学?怎样防治病虫害投资少,效果好?这些问题都是果农所关心的问题。但实际用药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
重治忽视防,造成防效差。病害应以防为主,控制发病,虫害抓关键期防治是基本原则。如苹果轮纹烂果病,落花后至7月底是病菌染病高峰期,此期防治及时效果好,后期基本上不用喷药或少喷药,可达到不烂果的目的。但有的果农前期不烂果不喷药,后期烂果发生了,猛喷药,结果却治不了烂果,损失惨重。
用药跟着别人学,不对症用药。不少果农盲目用药,跟着别人学,不管树上发生什么病都打杀菌药,不管有没有虫害,打药就加杀虫剂。而大部分农药专一性强,往往只针对某一种病或虫,对其它则无效,耽误了最佳防治时期,并且浪费投资,污染环境。
加大用药量,认为用量多了总比少了好,不科学用药。如1.8%齐螨素防治红白螨类,推荐用量为6000~8000倍液,有的果农却加浓到2000倍液,有的还一次比一次浓度高,不仅人为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强,而且生态失调,甚至造成药害,落叶减产。
认为农药兼治的种类越多效果越好。不少果农使用1种杀菌剂加1种杀虫剂,总觉得不放心,常将多种药剂混配,甚至七八种农药混配,误认为这种药管这种病,那种药管那个病,各负其责。其实多数农药本身就是复配而成,有的混用的几种药却是同一作用机理。混用等于加大了剂量,有的农药酸碱中和,降低药效或形成不溶物,导致药害。
重化学农药,忽视生物农药。不少果农一旦有病虫就想用化学农药防治。其实,有些病虫用生物药剂或诱杀要好于化学防治。
不重视农药残留和污染。有些果农防治病虫害时只注意防治效果和眼前利益,只要药到病虫除净即可,而不管农药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