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土豆  台湾  葡萄  贵州  白菜  供应  菠菜  南京  江苏  甘肃 

粮食自给自足应上升为中国基本国策

   日期:2010-09-06     作者:农业市场网    浏览:178    评论:0    
核心提示:  正当农业市场的注意力集中在俄罗斯重大旱灾之际,软性大宗商品生产及消费领域的另一大变化正在暗中涌动:中国今年的收成平平,加之

  正当农业市场的注意力集中在俄罗斯重大旱灾之际,软性大宗商品生产及消费领域的另一大变化正在暗中涌动:中国今年的收成平平,加之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对中国传统上的“粮食自给自足”构成了很大压力。中国玉米和大豆进口量的增长,引发了这样的问题:随着国内需求上升,加上城市扩张导致农业用地减少,中国的粮食自给政策能否维系?(9月2日《羊城晚报》)

  近来由于国际粮食市场动荡不安,国内遭遇了夏粮减产、西南干旱、南北方洪灾,再一次引发了中国粮食能否自给自足的争论。有的涉农官员出面表态,认为“中国粮食自给率达到95%以上。我们要面对的是粮食价格上涨,而不是无粮可买。”“目前粮源充足,应无后顾之忧”。

  也有的专家也附合政府官员的话,认为中国粮食自给自足并非万全之策,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没有一些人想像中的那么大。只要有国际市场在,就不愁买不到粮食。但他们却忘记了一个事实,在国际市场粮食出现供求紧张的情况下,中国粮食安全也将受到严峻考验。今年以来,国内粮食进口呈快速上升之势就是最好的证明。

  据海关统计的数字显示,1至7月,中国粮食进口达到3846.9万吨,同比增长20.5%。其中,玉米进口量同比扩大56倍,创15年新高,而大豆进口量在5年间翻了一番。此外,小麦进口总量102万吨,同比增长1倍。中国在海外大规模采购粮食,其认为关乎国内粮食安全的重要农作物玉米和大米,以及大豆的进口激增,重新点燃了这样的担忧:中国的举动可能影响全球农业大宗商品市场。

  实际上,一些人提出通过国际粮食市场来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这不仅是对中国长期实行的自给自足政策的质疑,而且是对国家安全粮食战略的否定。他们没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如果中国不能通过“自给自足”掌握粮食主动权,就可能沦为西方国家的附庸。中国的大豆进口就是一个例证。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此后美国靠巨额财政补贴生产的大豆进入中国市场。十多年后,中国大豆需求的70%以上均从美国进口。一言以蔽之,中国的大豆产业已被美国绑架。

  有人说得好,粮食是比石油贸易更为强大的政治武器。美国就通过“补贴农业”,培养“巨无霸农业集团”,以粮食作为武器控制他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美国等西方国家随即就对中国实行包括粮食在内的全面封锁和商品禁运;1965至1967年,美国对印度采取限制出口粮食的政策,最终迫使印度改变其反对美国入侵越南的外交政策;1980年至1981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对其实行谷物禁运。

  事实证明,一国可以进口泰国香米丰富餐桌,但如果在粮食上进而在经济上完全依附于某个国家,往往招来厄运。当然,也有像芬兰在粮食自给自足上做得好的国家。从人口上来说,芬兰只有550万人口,甚至不及上海市人口的一半,但是这个国家所需要的粮食、肉类基本自给自足。芬兰农林部长日前在上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农业问题上,即便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欧盟,芬兰仍然顽强地将粮食自给自足作为国策。”

  中国与芬兰虽然在人口与国土上无法相比,但该国将粮食自给自足作为国策,却对中国有参考价值。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采取什么样的粮食安全政策对中国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进出口贸易量的不断增长,粮食进出口数量也逐渐增加,正因为这样,中国长期实行的粮食自给自足政策。“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不仅是中国历朝历代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更是当前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之路的根本保障。

  反之,如果中国不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仅靠在国际市场上采购,中国人就有可能挨饿。因为中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承担着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的重任,人多地少的国情使得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为此,中国应借鉴芬兰的做法,把粮食自给自足上升到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一样的中国基本国策上来,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法》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从制度和法律上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07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