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土豆  台湾  葡萄  贵州  白菜  供应  菠菜  南京  江苏  甘肃 

专家认为:大豆产业向南方发展时机已成熟

   日期:2009-02-19     作者:农业市场网    浏览:148    评论:0    
核心提示:  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栽培大豆历史悠久,但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需要进口大豆3000多万吨,而国产大豆生产能力只有1500

  我国作为大豆原产国,栽培大豆历史悠久,但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需要进口大豆3000多万吨,而国产大豆生产能力只有1500万吨左右,自给率仅为30%。针对大豆产业将如何发展,记者采访了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韩天富博士。

  他认为,发展我国大豆生产首先要靠政策。要充分认识大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把大豆作为战略资源考虑,给以重点扶持。大豆是弱势作物,各级政府在实行良种补贴等扶持政策时要向大豆倾斜。其次靠组织。针对我国大豆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的实际状况,要把小农户生产引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道路。大豆生产属于土地密集型,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实现低成本、高产量、高效益。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兴聚农业合作社组织化生产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第三靠投入。通过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水平。第四靠科技。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以推广转基因大豆品种为契机,建立了节本增效的生产模式,降低了大豆生产成本,提高了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值得我国思考和借鉴。

  他建议:目前,我国应推广轮作倒茬、秸秆还田、深松改土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蓄土壤水分,使大豆生产走向良性循环。并指出,针对东北、黄淮海地区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空间不大的现状,大豆产业应向北方要产量、南方要面积,实现全国大豆产业均衡发展。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将紧密围绕生产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示范,为我国大豆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自启动开始,就把目标定位在解决大豆产业发展中重大、共性、关键、应急技术问题上,通过开展广泛的技术需求调研,提出了“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基本思路和针对不同区域的技术研发重点:在东北地区重点研发、展示、示范蓄水保墒和节本增效技术,大力提高单产和种植效益,巩固和加强东北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的地位;在黄淮海流域,主攻以精播保苗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技术,扩大高蛋白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在南方地区,探索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模式,开拓种植区域,提高食用大豆供给能力。

  韩天富博士说,通过科技力量可以拓展大豆的种植区域。巴西地处热带、亚热带,温度高、日照短,本不适合大豆生产,但是通过培育出苗期对高温和短日照不敏感的“长童期”品种,巴西大豆产量大幅度提高,如今已成为大豆第二大生产国。我国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利用巴西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高产大豆新品种,拓展了大豆的种植区域。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充分利用我国大豆优异地方品种和优良新品种,建立了高产高效的“麦玉豆”新三熟种植模式,使四川省大豆生产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几年来,四川省乐至县大面积推广“麦/玉/豆”模式,实现粮豆综合增产,原来乐至县需要调进大量大豆,现如今已调出大豆,这与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以往科研项目的区别在于其整体性。为充分发挥体系的联动功能,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岗位专家与综合试验站建立对接关系,解决综合试验站的技术来源和岗位专家联系生产实际的问题;二是分区设立区域专家组,通过多学科协作解决区域性产业发展关键问题;三是以功能研究室为单位组建技术研发协作网,攻克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技术难题;四是促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其它项目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五是加强体系内外科技队伍的联系,发挥体系的核心和引领作用。以上措施为保障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条件,使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成为全方位覆盖大豆产业各个领域、地区和环节的技术研发与服务网络,为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体系多学科协作优势、全方位推进我国大豆产业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07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