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土豆  台湾  葡萄  贵州  白菜  供应  菠菜  南京  江苏  甘肃 

三大推手刺激国际粮价飙升

   日期:2012-11-03     浏览:947    评论:0    
核心提示:通胀,通缩,现在分不清楚 美国南部地区密苏里州艾克马小镇,一位农民站在一口井边不停地向里张望着,他头上的天空不见一丝云

通胀,通缩,现在分不清楚 美国南部地区密苏里州艾克马小镇,一位农民站在一口井边不停地向里张望着,他头上的天空不见一丝云彩,太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伴随着老旧马达的声音,装满水的水桶从井中被拉升出来。在灌满了整整一个大水箱后,他用自己的小卡车将水箱拉至他的农田,浇灌那些已经被高温晒得有些蔫了的玉米。“在过去的4个月当中,这里只下了几英寸的雨,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枯了,我也只能用这个方法让玉米苗存活下来,等待一场大雨的来临。”这位名叫威尔·斯巴格对采访他的美国记者说。然而这样的灌溉量对于已经持续了快3周的38度高温来说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斯巴格的老朋友,在他附近的农田里种植着400英亩玉米和大豆的格雷戈·夏普已经放弃了这种最原始的浇灌方式,任由仅仅长出3英尺的玉米苗自生自灭。“这是我35年以来见过的最糟糕的春天和夏天,高温和干旱已经毁了我的玉米,我只能期望比玉米晚熟的大豆还能有些收成。”夏普说,“不过我最大的惊喜也许会是来自农作物的保险。今年我有可能会拿到我投保以来最大的一笔赔偿。” 斯巴格告诉他的朋友,他甚至都动了聘请专业人员来跳“祈雨舞”的念头。按照最乐观的估计——7月底大雨来临,两个老朋友约700英亩的农田上也将损失三分之一的农作物。 斯巴格与夏普的遭遇还只不过是今夏美国农民的一个缩影。据美国国家干旱减灾中心(NDMC)7月3日公布的干旱观测报告显示,全美目前有46.84%的土地正处于不同的干旱阶段中。创下这一观测记录启动12年来的最高纪录。 与高温同时飙升的自然是因其减产的粮食价格。7月10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2月玉米合约价格涨至每蒲式耳7.11-1/4美元,为2011年9月12日以来新高,这一价格在近一个月以来已经上涨了逾30%。CBOT7月大豆合约价格触及每蒲式耳16.795美元,刷新了2008年7月金融危机期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 当2008年危机时期的粮食价格重新出现时,曾导致2008年粮食危机的背后推手也开始蠢蠢欲动。 气候“两极化” 仅仅7月一个月的高温并不足以造成美国的农作物减产,但是如果高温所造成的干旱已经持续了四个多月或者更久,或者范围更广,那么情况则大不一样。 按照NDMC的划分标准,美国的干旱被分为了从D0-D4共5个级别,分别是异常干燥、中度干旱、严重干旱、极端干旱和异常干旱。其中中度干旱就已经可以构成美国农作物的减产。早在进入夏季高温期之前,整个冬季的降雪量偏低,春季缺雨已经让美国的土地处于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之间。在2月播种之时,美国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就已经出现了16%的下降。这种趋势在进入7月时进一步恶化。在NDMC的观测数据中,美国往年的持续高温气候通常出现在8月底-9月初,那时玉米已经基本长成,干旱对于玉米产量的减少影响较小。而在今年,高温天气提前在6月就登陆美国,玉米生长正处于授粉、抽穗阶段,这时遭遇干旱将大大减低玉米的收成。NDMC的报告显示,美国约有8.6%的土地已经处于极端或异常干旱的状态。处于这种极端情况地区的农作物已经基本绝收。据美国气象局的预报显示,能够缓解美国大部分旱情的天气情况最早也要在7月底出现,美国农作物的减产已成定局。 7月12日,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的月度供需报告更是进一步验证了这种减产。其中USDA对玉米产量的削减幅度最为出乎市场以外。在报告中美国今年的玉米单产被下调了12%,从每英亩166蒲式耳调降至146蒲式耳,超出了交易员之前预期的154蒲式耳的单产。USDA预计,单产的减少会造成2012年美国玉米的总产量下滑14%至129.7亿蒲式耳。与玉米一样受旱的大豆也遭遇同样的减产命运,USDA将大豆的单产从每英亩43.9蒲式耳调降至40.5蒲式耳,总产量减少5%至30.5亿蒲式耳。玉米的减产也使得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出口商美国对于2012-2013年玉米出口幅度做出了调整,将减少约3亿蒲式耳,约为16亿蒲式耳。也低于2011年美国20亿蒲式耳的玉米出口量。 在美国农作物减产的背后,更为糟糕的消息是,全球第一大粮食出口商——美国减产的空缺并没有什么国家可以填上。早于美国播种的巴西和阿根廷,干旱也早于美国光顾了它们。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大豆生产国——巴西政府在干旱之后十次修正了本国农作物产量。7月5日,巴西政府预计本年度大豆产量为6637万吨,比2011年减少约600万吨。对于已经进入收割季的阿根廷,损失将更为具体。阿根廷玉米已经完成了73%的收割,其亩产为每公顷5.3吨,为15年来最低,总产量将减少600万吨,而在已经完成了98%收割的大豆产量上,阿根廷人将要面对的则是近1000万吨的损失。 比南北美洲受干旱影响造成减产更为不幸的是俄罗斯,这个粮食出口量位于世界第三的国家,正在经历着洪水和旱灾的双重考验。俄罗斯农业部已经做出减产估算,2012年俄罗斯粮食产量将减少900万吨,为8500万吨。7月1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刚刚通过了加入WTO的协议书,在协议书中,俄罗斯对农业的补贴每年将达到3亿多美元。2011年,俄罗斯还刚刚因为粮食减产,做出过禁止粮食出口的决定。 全球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同时陷于两种极端气候的夹击中,使得2012年的粮食产量蒙上了阴影。据联合国(微博)粮农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谷物产量预测减少2300万吨。 乙醇——粮食杀手 极端天气造成的粮食减产,已经打开了粮价上涨基础因素中的供需窗口,然而一个更大的需求者也在参与着对全球粮食的“瓜分”。这就是美国的乙醇制造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主产区,美国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利用玉米制造生物燃料乙醇的尝试。2005年,美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生厂商。在2007年美国政府通过《美国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后,开发除石油和天然气之外的能源,保证美国能源独立于安全的指导思想加速了美国对生物能源,尤其是乙醇生产的速度。2010年,美国利用玉米生产的乙醇达到了132亿加仑。美国和巴西,这两个玉米种植大国生产的乙醇总量占到了全球的88%。 2011年8月,美国用于乙醇生产的玉米量首次超过了用于饲料的玉米量。美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开始无法满足饲料和乙醇燃料生产的共同需要。据美国石油协会估算,国际石油价格如果能维持在70美元每桶,乙醇燃料就将获得丰厚的利润空间。连续三年国际油价处于高位,已经让美国的乙醇生产商尝到了“甜头”。7月6日,美国乙醇生产商还就将乙醇能源在汽油中的占比提升至15%对国会展开了游说。目前这一比率是10%。2012年美国预计生产36亿加仑的玉米乙醇,占到美国全年玉米产量的近12%。 《美国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美国可再生能源要达到360亿加仑,其中用玉米生产乙醇的目标则为150亿加仑。为达到这一目标,所消耗的玉米将占据美国玉米总产量的55%。 在全球还有10亿人不能温饱的情况下,美国的这种利用玉米转换乙醇,让汽车与人争粮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反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新任总干事格拉齐亚诺在柏林举行的全球农业部长会议上,就曾公开指出,正是美国将玉米用于制造生物能源乙醇助长了全球玉米价格的上涨,FAO一直反对扩大粮食在生物能源上的使用。“乙醇正在成为粮食的杀手。”格拉齐亚诺说。 多仓农产品 在大宗商品被金融化之后,除供需关系之外,粮食价格的上涨动力中更多了市场炒作的推动。 2012年,在气候和供需条件成熟后,投资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与此同时,在后危机时代,各国政府出于对脆弱复苏的担心而释放出的流动性也找到了流动的方向。 7月9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数据显示,美国对冲基金对于大宗商品的多头仓位增幅创下两年新高。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产品更是成为了其中的新贵。玉米、大豆及小麦等农产品成为这些机构最青睐的品种。 截至7月3日当周,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对冲基金及其他大型大宗商品投资者向美国的能源、谷物与金属市场投入约130亿美元,规模为至少两年来最大,他们增持商品净多仓至770亿美元。其中,对大豆、玉米、黄金与石油增持幅度最大,玉米净多头仓位增加33%,小麦净多头仓位则增加22%。仅仅在大约一个月前,对冲基金对大宗商品的持仓量还位于年内最低水平的560亿美元。 美国金融监管者已经提前发现了市场的躁动。7月9日,继7月5日将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保证金要求上调10.9%之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也将大豆与豆粕期货的初始保证金率上调了25%。 在气候、供需、炒作三大因素重压之下,国际粮价的上涨理由正在充分。而在粮食价格背后,密切关系到各个经济体的通胀幽灵似乎也正在复活。 FAO用于衡量谷物、食用油、奶制品和肉类、糖类的一篮子食品月度价格7月已经出现了上涨,虽然较前一月仅上涨了90个基点,为215.9,但该指数还是高于了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标准。 “在玉米和大豆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其作为饲料的用途将会快速地把粮食价格上涨的动力转移至禽肉蛋等生产过程中。”迈克尔·米勒,总部设在丹佛的美国国家畜牧业牛肉协会高级副总裁说,“当这些吃着高价粮的产品被放上柜台时,通胀的大门就将开启。” 现在,扭动通胀、通缩转换阀门的力量只剩下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美元。 美联储的QE3也成为了最大的悬念。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招商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07059号